首页 > 城乡 > 正文

省政协委员热议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注重乡土文化的“活态”传承

时间:2018-01-27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网 | 点击: 1132 次

如何补齐粤东西北发展短板、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农村建设?25日,省政协委员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们认为,广东可以将发展乡村新业态新产业、建立绿色GDP评估考核机制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作为着力点,让城乡区域协调共进发展的红利惠及全民。

 

做到“原生态”开发

 

“我们将研究选取环丹霞山、环罗浮山、环鼎湖山三大区域,从优化基础设施做起,打造广东的莫干山(注:位于浙江湖州,国内民宿行业的标杆)。”25日,省政协委员、省委农办主任陈祖煌说,农村农业的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盘活,特别是乡村民宿经济、田园综合体等新风口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

 

省政协委员、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与科研处副处长刘建萍也非常关心乡村振兴的话题。她认为随着乡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快速涌现,不少地方已萌生了过度开发、纯资本运作的迹象,却忽视了对乡土文化的“活态”传承。刘建萍建议,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要注重乡村非物质遗产、村史村志的保护和编纂整理,减少为了迎合游客的民俗乡俗表演,真正做到“原生态”开发。

 

实施绿色GDP评估考核

 

省政协委员、河源市政协主席张丽萍结合河源实际建议,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对河源来说,建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建立健全东江流域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把生态环境指标作为生态功能区考核的核心指标。

 

“对于一些生态保护区,可实行绿色GDP评估考核机制。”省政协委员、梅州市政协主席陈建青说,可以通过转变评估考核机制,进一步释放体制机制活力。他还建议加快欠发达地区高速铁路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省政协委员、省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陈华康认为,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原因之一在于目前省内交通基础设施仍不够完善。他建议设立交通建设基金,通过财政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欠发达地区公路铁路网络建设的资金缺口。

 

 

 

责编:三丰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