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生产经营甚至生存发展遭遇严峻考验。在小微企业面临的一系列困境中,融资难的老问题在疫情影响下进一步凸显。为缓解当前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保住千万个市场主体,金融管理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金融扶持措施,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资本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枢纽,是企业实现直接融资的平台,是有效支持实体经济运转的重要渠道。在金融业千方百计加强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有效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不失时机深化改革,加大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力度。
一、疫情冲击下小微企业融资困境进一步凸显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小微企业数量达到8000多万家,包括2000多万法人和6000多万的个体工商户。从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看,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以及50%以上的税收。可以看出,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稳就业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由于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加之信息不对称、转型升级难等因素,大部分小微企业在经济增速下降的背景下,本就面临经营发展上的诸多困境,融资难与融资贵的矛盾一直存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无异于雪上加霜,给小微企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在收入减少、成本刚性的双重挤压下,小微企业的脆弱性更加显现,资金链条紧张以及融资能力弱成为众多小微企业的生存“枷锁”。
近期一些调研数据,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在经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过程中,小微企业依然面临不小的挑战。某股份制银行的调研显示,当前小微企业在经营、供需、融资等多方面面临困难,其中在融资方面,要求及时还款和融资成本高成为半数受访企业的主要压力来源。另有机构调研结果显示,在疫情冲击下,小微企业融资缺口较大,仅有2.4%小微经营者的资金需求通过融资获得满足,有约八成的小微企业面临资金缺口。
为帮助众多小微企业摆脱疫情冲击造成的困境,从年初至今,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包括减税降费、贷款应延尽延、增加普惠贷款、降低房屋租金和融资成本等。这些扶助措施旨在提高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帮扶小企业渡过难关。
在这些政策中,提高资金可得性并降低融资成本的金融举措,受到社会各方广泛关注。以货币政策工具为例,继前期推出抗疫专项再贷款和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之后,近期,人民银行根据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又新创设两个货币政策工具,即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以确保资金“直达”小微企业。在一定激励约束机制作用下,这两个创新工具能够撬动更多资金在短期内流向小微企业,助力实现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的政策最终目标。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已经取得积极成效,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等工作在加快有序推进,但新冠疫情在全球依然持续蔓延,对我国经济影响较大。随着各项金融扶持政策的落实到位,小微企业困境有望逐渐纾解,融资难的老问题也会得到一定化解。当然,在显著增加小微企业低成本贷款的同时,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支持作用应进一步有效发挥。也就是说,在增加小微企业间接融资规模同时,直接融资的比重也要不断提升。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支持小微企业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其中,债券市场形成了银行间债市、交易所债市和商业银行柜台三个子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多层次股权市场则已经包括主板、科创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以及私募股权市场等层次丰富的体系。在支持小微企业功能发挥上,多层次资本市体系通过市场化配置和风险定价机制,为处于不同阶段、属于不同类型的小微企业,提供债券、股权等多样化多渠道直接融资,引导大量社会资金流向小微企业。
首先,债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各项功能发挥良好,直接和间接支持小微企业实现融资。我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已经达到104万亿元,规模居全球第二。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托管余额为24.4万亿元,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第一大品种,是实体企业除了贷款外获得资金的第二大渠道。公司信用类债券的产品不断丰富,不少创新债券品种直接服务于中小微企业,比如小微企业债、创新创业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
在债券市场为中小微企业直接提供融资外,金融机构还通过发行债券补充资本或发行专项金融债,大幅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一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提高了资本充足率,增强了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能力。另一方面,近年来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的规模不断增加,今年政策引导目标是发行3000亿元,能够有效增加小微企业贷款发放量,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这两个方面都是债券市场间接支持小微企业的具体体现。
其次,数量众多的优质中小微企业通过在场内证券市场上市或挂牌进行融资,实现跨越式发展。从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建立至今,我国证券市场走过三十年发展历程,场内市场也已经形成了包括主板、科创板、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在内的层次分明的板块体系,成为众多中小企业发行新股、增发股票、发行可转债等进行融资的重要渠道。2019年开板的科创板,为科技创新企业构建了新的资本平台,开板当年就有70家科创型公司完成上市,募集资金达到824亿元。成立于2009年的创业板,是服务中小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平台。至2019年10月底,成立十年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近800家,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两成,其中超过九成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实现股权融资约7500亿元。被称为新三板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高峰时挂牌企业数量超过万家,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0%,至今已有超过6500家挂牌公司完成上万次股票发行,融资金额超过5000亿元。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多层次场内证券市场为大量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支持,通过市场化资源有效配置,助力中小企业实现了腾飞发展。
再次,区域性股权市场在培育孵化中小微企业,为小微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塔基”,区域性股权市场在经过前期规范整顿之后,近年来发展定位和角色已经明确,成为服务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内中小微企业的私募股权市场,为数量庞大的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统计显示,目前全国34家区域性股权市场有超过3万家挂牌企业,10万余家展示企业,累计融资超过1万多亿元。
最后,包括创业投资在内的私募股权投资,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知名互联网公司、新兴创业企业以及更多尚处于成长期甚至初创期的小微企业,其背后大都有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的身影,并且往往能得到股权投资方在管理、战略、模式、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各种支持。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私募基金累计投资于境内项目数量超过11万个,为实体经济形成近7万亿元股权资本金。
三、加大资本市场支持小微企业力度的政策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考验着我国小微企业的韧性和潜力,也成为检验我国金融体系服务小微企业质效的一道加试题。为做好这道加试题,除了一系列短期救助举措外,一些着眼长远的政策应该同步推进。资本市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市场活力,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提高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
一是要进一步加快债券市场发展,加强市场制度建设,弥补债券市场发展的各项“短板”。首先要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增加公司信用类债券的净融资额,扩大债市对企业的融资支持。其次要创新丰富债券品种,优化适合小微企业的债券产品序列,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支持作用,发展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推广可转换公司债非公开发行。再次要加强债券市场制度建设,统一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披标准,完善违约处置机制,发展高收益债券市场,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统一管理,统筹监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
二是要以注册制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多层次股权市场改革,夯实股票市场各项基础制度。注册制是当前资本市场改革的总纲,在科创板注册制增量改革的基础上,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试点正在启动,其他存量市场的复制推广也应加快推进。增强资本市场活力,放松和取消一些不适应市场发展的制度障碍,完善发行、交易、退市等基础性制度,引导更多长期资金进入市。以新证券法施行为契机,完善市场法治建设,加强投资者保护,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净化市场生态环境。加快深化新三板各项改革,优化其发行融资制度,健全多层次市场体系。
三是要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完善私募股权投资各项制度,壮大培育小微企业发展的市场力量。取消限制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的一些规章制度,修改包括交易、融资、投资者等方面的相关规定,推动开展制度和业务试点创新。落实地方政府等对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的各项支持制度,发挥政策综合运用平台作用,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对小微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解决私募股权投资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加快修订出台相关法律条例和管理办法,推进税收制度改革,打通私募股权投资与各种长期资金的对接渠道,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博士生 赵洋)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责编:祝海洋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