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一个工作日,21时许,在三亚大海边的中科院深海所科研园区内,月色下的研究所工程实验室灯光明亮,钳工周皓正在工作间紧张地进行深海设备超高压实验调试,压力舱、潜水器等各式大型设备和螺丝钉等各种零部件,在海试前,其抗压力、密封性等精细化指标都必须经过严格调试检验。周皓在中科院深海所就职一年多来,在他的参与与见证下,“探索一号”搭载的高科技深海探测装备,成功潜入万米深海,完成了多项重大深渊科考任务,助推深海战略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从事深海工作,对于个性沉稳的“80后”党员周皓来说,颇有些“戏剧性”。2016年3月,赴中科院深海所就职之前,他在辽宁一家矿业企业工作了十几年,凭借高超技术和丰富经验,在“钳工界”已小有名气,先后被评为辽宁省技术能手、百名最美青工等,是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从熟悉的矿业领域转向深海,周皓下了很大决心。2015年,因一次偶然机会,周皓得知中科院深海所急需工程技术类专业人才,而其自身条件恰好符合岗位要求,希望在技术领域再突破的周皓,面临着艰难抉择,他说:“在矿业企业工作多年,对公司技术团队情感很深。”那时,周皓的双胞胎儿子刚出生,不足3个月,正是需要亲情陪伴的时候,是否要离开辽宁远赴海南实现深海志向,成为摆在周皓面前的一道难题。
当他想到,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如果能发挥自己的技术所长,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时,不禁热血沸腾。
2015年12月,原以为会一辈子在矿业企业工作的周皓,正式向中科院深海所递出了简历。顺利通过面试、实操等考核,2016年3月,周皓告别故乡,只身一人南下,来到滨海城市三亚,开启“深蓝梦”。
陆地机械与深海设备相比,虽工作原理相通,却在诸多细节上大有不同,周皓初到新单位需快速调整。“常常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好几天”“工作细心负责,设备每次都要反复测试2遍至3遍以上”“有周技工在,我们出海科考很安心”……这位踏实的“80后”小伙儿,成为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为了迅速适应新工作、熟悉新设备,他时常加班到天亮。
就这样,经过日复一日潜心钻研、反复试验,周皓为深海科考先后创新制作了原位搅拌器、水下摄像机滑动托架、水下射灯支架、开合式自锁鱼笼等多项前沿设备,成功解决了诸多深海装备制造技术难题。去年6月起,周皓先后两次随我国深海科考团队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探索万米深渊,曾连续工作19个小时制作、修复被海浪击坏的重要科考设备,凭借过硬技术能力,为深海科考保驾护航。
克服恶劣条件,全力攻克难关,这一年多来,“探索一号”完成了197项多学科领域科考作业、26次突破万米深度,实现了我国深渊科考多项重大突破,这其中,离不开周皓的拼搏与贡献。面对成绩,周皓自豪地笑了:“选择了深海这份事业,就要投入百分百的热爱和激情,能和这么多优秀的科学家一起朝深海目标努力,是我的荣幸。”
周皓说,党和政府多措并举提升了海洋强国软实力,为深海科研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次,他有幸成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希望让更多人听到海洋事业基层工作者的心声,为增强全民海洋意识、激发大家的自觉行动尽一份力。
责编:长弓 实习生 鲍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