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西 > 正文

把脱贫希望送到家门口

时间:2019-04-19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927 次



浙江省玉环市龙溪镇山里村“玉环市乡村振兴学院”巾帼课堂上,30多名农家妹正在党员志愿者老师的辅导下,免费学习制作手工包。

 

 


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东漳堡乡鸡泽屯村农民在“微工厂”内编制藤椅。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一些贫困户干劲十足,却被两种“遥远”挡住了致富之路。其一是路途遥远,一些人因为需要照顾一家老小或家中有地要种而分身乏术,难以外出打工挣钱;其二是能力“遥远”,由于缺乏生产技能、市场信息,加上个体力量有限,空有热情却无法脱贫。这该怎么办?一些地方的经验值得参考。

 

河北邯郸肥乡区鼓励当地的劳动密集型、手工加工型企业在村设置“微工厂”,让村民就近就业;浙江玉环山里村开设“乡村振兴学院”巾帼课堂,让农家妹学习手工包制作技术,特色工艺品与农业旅游形成联动,提升创业能力。从扶贫微工厂、送就业到户,到农家小课堂、送技能进村,贫困户在家门口脱贫不再是梦想。政府与企业送上门的,不只是慰问品、慰问金,更是实实在在的致富机会。

 

“两业兴,百姓富”,有的地方曾这样总结扶贫经验。的确,就业扶贫与产业扶贫是精准帮扶的重要举措,二者应当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围绕产业需求开展培训,让贫困劳动力拥有一技之长,他们才能更好地就业、创业;企业用工不再难,创业不为人才愁,相关产业将迅速孵化培育,乡村经济会发展得更好,进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农户+企业”的就业模式,“培训+就业”的技能帮扶,都是实现个人、企业与社会多赢的“妙招”。

 

2018年我国共减少贫困人口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同比下降1.4%。如何巩固成果、乘胜追击,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好政策、好岗位、好技能到村到户到人,是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的一剂良方。从“要我富”到“我要富”,乡亲们用双手绘就收获的金色,将成为脱贫攻坚的最美底色。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编:管理员

相关资讯

  • 促进国企民企高质量协同发展

    城乡信息参考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协同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从“管企业”转到“管资本”,相继出台《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详细]

  • 以法治力量护航民营经济行稳致远

    城乡信息参考网: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和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发展民营经济的方......[详细]

  • 精细网格管理 提振企业发展

    城乡信息参考网:今年以来,乌达区委政法委持续优化专属网格治理服务,推行为企服务网格化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网格化运行体系,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在“小网格”里解决企业主体大问题,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详细]